2009年6月30日 星期二

R.I.P Pina Bausch



Heute morgen starb Pina Bausch, die Tänzerin und Choreographin des Wuppertaler Tanztheaters. Ein unerwarteter schneller Tod ergriff sie fünf Tage nach einer Krebsdiagnose. Noch am vorletzten Sonntag stand sie mit ihrer Company im Wuppertaler Opernhaus auf der Bühne.

2009年6月17日 星期三

原生感動 ~ 雲豹之鄉

好友筱茵進入新古典舞團已經好一段時間了,但是我總是錯過新古典的大製作,舉凡木蘭詩歌、大漠孤煙直等等我都因為身在國外而錯過,唯一看過的是曹丕與甄宓,但不是太喜愛,或許這歷史故事離我太遙遠,才讓我無法有共鳴。

上週五,劉鳳學老師(私底下我們都暱稱她「阿媽」)發表了最新作品「雲豹之鄉」,將這數年來的田野調查幻化為舞作,阿媽花了一甲子的時間研究員住民文化,1953年開始於蘭嶼研究雅美族的文化、社會組織、舞蹈與音樂,隨後陸陸續續深入調查了台灣各族的原民文化,舉凡賽夏族的矮靈祭,或者是魯凱族的婚禮研究等等,阿媽也發展出拉邦舞譜,完整的紀錄她的舞蹈作品。

或許是因為先前接觸了一點質性研究,知道了那麼一些些輪廓,更多的是知道身為質性研究人的辛苦和毅力,阿媽用這60年的時間研究原民文化,才終於誕生了「沉沒的飛魚」和「雲豹之鄉」兩個舞作。我沒有看過飛魚,聽到的評論是褒貶不一,但我相信這有如學術作品般的舞作,也不是我們平凡人可以立刻就懂得,但阿媽在雲豹之鄉舞作中的親民展現,讓我也忍不住動容。

舞作簡簡單單的分成兩個大Theme,上半場的棒球員開始了整個故事,看到我最愛的小牛老師在台上奔馳跳耀真的是一大樂事,老實講雖然我這樣似乎是有點膚淺,但是看到那種流暢的舞蹈動作與線條,會讓人有說不出的爽感,接著便開始加入歌唱與舞蹈,還有溫馨的祭典儀式,最後小牛的女兒盧億出場,一點也不怕生的唱著小星星,整個部落的凝聚力和家庭的象徵在這麼十足的突顯。

下半場比較意識形態一點,我自己的解讀是現代社會的腐敗侵蝕,阿媽在節目手冊當中說這是個「醜美學」的極致,雖然是負面的「否定」「疏離」等情緒傳達,但希望引起的是正面的思考,不希望流於無意義的批判,舞作最後小女兒的出現喚回了憤怒的父親,我想阿媽想要用很單純原始的美好,告訴我們Don’t go too far.

過去看舞,我總陷於「不知所云」當中,於是我解讀為自己的體悟能力不夠,決定只要感受畫面給我的情緒,不想去思考編舞者要說什麼,有時候看舞總覺得片段拼湊的厲害,但因為藝術作品可以抽象溝通所以我合理化這個現象。在看完「雲豹之鄉」後,我又找回對偉大作品的感動,直接了當的表面意象就足以感動我,但蘊含於其中的深層思考及研究精神,更是喚起許多社會關懷及文化保存面的思考,我想這就是結實的學問魅力及深度。

最後,我想說,對於可以知道有新古典舞團,我的好友可以跟這樣偉大的編舞家學習,連置身事外的我都深深的與有榮焉,有時候我們可以丟很多很 Stunning的Idea,但是要發展成一個完整的作品總是困難,最後我們只好狂砸這些Idea給觀眾,讓觀眾看完有很多的記憶片段。但阿媽舞作的純粹,給了我最自然的原生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