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2月20日 星期五

蛻化

"蛻化"這個演出是我回國後的第一個舞台彩妝創作,在倫敦的時候以時尚造型居多,和dramatic的舞台彩妝漸行漸遠,這次是因為好友小茵的畢業創作展,以救火隊的方式,在演出的當天下午到場設計,多虧我們多年的默契,在花了幾分鐘溝通後,我做了幾個Sample,和創作者一拍即合,完成了當天的彩妝。

這場景出現在2007年的冬天,"蛻化"由"進化"+"退化"兩個主題形成,由兩位編舞者分別執行,我的好友執行"進化"的部分,完全是因為在台灣大學曾經有的生物背景,我們總希望往創作去走的時候,可以將生命科學帶入舞蹈,讓科學不再只是一個藝術家認為是外國語言的東西,這是當初的一個美好理想,讓我們曾經熱愛的生命科學,用舞蹈的方式,說故事給熱愛藝術的觀眾聽。

演出結束後我從未替這個表演寫過任何舞評,我常覺得評論寫到後來,反而失去了最純真的感動,但當然我還是免不了職業病的去注意很多的細節,包括語意模糊之處,或者是讓我覺得流於表相的段落,但我一直相信林懷民說的,不管是好是壞,就是要不斷的創作,老實說雲門曾經有過許多的master piece,但那也不代表每一個piece都是登峰造極。

今天我會再度想起這個演出,是因為我在閱讀一本討論有關質性研究的書<不用數字的研究:鍛鍊深度思考力的質性研究>,認識我的人應該是無法相信我會讀這種書,我承認只是因為我想要考博士班而去找了蕭瑞麟老師,第一次談天之後,徹底的打消了我念博士班的念頭,我當天整個覺得自己"太傻太天真",於是乎我就開始我的"經濟不景氣中找工作之旅",不過我為了想要了解老師多一點,所以我就開始好好讀這本書,但這本書居然讓我想起這個演出,讓我想起我們想要把科學放入舞蹈這樣的初衷。

"進化"的第一段是染色體的碰觸與結合,生命的起源因為一些有機物的產生,有了所謂的細胞,從最初的單細胞分裂到分化完整的動物形態,舞者們全身黑色穿戴紅藍以及黃綠的布條,將染色體以服裝展現,我用彩妝將所有的舞者五官蓋住,將顏色線條延伸到臉上,我們用舞者身體的曲線及形態,利用許多接觸即興及身體堆疊來展現染色體在細胞分裂時的動態,這是一種直線式的思考,單純的把我們眼睛看到的玻片世界展現,我其實不是很確定這樣所謂的自然定律,有沒有經過舞蹈傳達到觀眾那邊,對我們曾經修習過生物學的人,這只是一個很基本的知識,但舞蹈是主觀的,我們總是把自己的經驗或故事賦予在舞蹈觀賞中,進而產生對舞蹈觀賞的共鳴,但如果完全不了解這個自然定律的人,又要如何的解釋他看到的東西?編舞者想傳達的意涵,是不是可以直接傳達給觀眾?創作的過程似乎也是在說一個故事,就像寫一個個案研究中,你要傳達人們不知道的,或者是提醒人們已經知道的東西,甚或是賦予這些已知的東西新的生命,當全然理性的現象要用感性的方式呈現,我們是不是要去思考,因為circumstances的不同所造就的訊息扭曲,但藝術品的解讀因人而異,也或許觀眾各異的主觀詮釋,也賦予創作本身的另外一種活性。

不管這個演出成功與否,我都還記得,當人類從猴子演化成人的那個演化圖在舞台上展現時,觀眾發出的會心一笑,如果有人因為觀看了這個演出而對生命科學產生了一點興趣,藝術的影響力儼然已足夠。

這本書reminds我舞蹈創作的那個痛苦思考的過程,也或許做學問正是這樣,不斷的反思與質疑。

最後我要透露一個小小的秘密,有些舞蹈創作的背後,或許連編舞者本人都無法有清晰的思路,所以舞蹈不知所云,但我們總是可以用自身的經驗賦予意義,將無意的呢喃化做深刻的感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