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1日 星期五

雋永的美麗

2010年的第一天,我第一次到剝皮寮,位於艋舺的一片兩層樓高的清代風格建築,曾經因為是否拆遷而引起一番風波,剝皮寮和隔壁的老松國小連成一片,現代藝術家將這片老街稱為新舊都市的拼貼意象,經過整修後,裡面放入了這片土地發展的故事,儼然是一個小小的文化聚落。

我的嚮導對我說,曾經,蔡瑞月老師舞團的舊址,就在這裡。

我的嚮導是個土生土長的艋舺人,對於這塊土地擁有濃厚的感情並且知解甚詳,每經過一條巷子都可以說出一個故事,每一次造訪都可以給予最艋舺風格的美味,還有一種對於那曾經古老的台北,深深的驕傲及認同。

他跟我說,台灣最美的景象,不是101大樓,而是位在汀洲路的寶藏巖聚落,我驚覺自己的在地知識少的可憐,我甚至開始懷疑我對這片土地到底有多了解。我住在所謂的新都心,旁邊充斥著信義商圈,昂貴的百貨公司,昂貴的豪華住宅,號稱台北市最晶亮的角落,但或許你到台中的老虎城,會發現跟信義商圈相差不大,因為我們開始大量的被外來文化影響,接著不斷的複製出一塊一塊雷同的區域,一樣的餐廳一樣的商店,甚至是一樣的文化。我想像隨著物換星移,這些東西會不斷的被取代,讓我們忘卻最原本的那些是甚麼。

我想起伊通公園二樓藝廊,曾經是文人聚集之地的伊通,留下了那個閣樓中的藝廊,我喜歡那老舊的木頭地板,昏暗的燈光,那一次我去看朋友Sam的展覽,我被一種創作動力綿延不絕的力量所感動,就像今天參訪剝皮寮一樣,這裡曾經有很多事情在發生,某一種永不間斷的生命力。

我看著我的嚮導向我述說這些故事時的神采,在他身上我看到了對這土地的認同,是阿!這是一個多麼美麗的地方,但我們卻總是花很多的力氣在否定這塊我們生長的土地,於是我們向外逃離,四散在世界各地。我仔細傾聽他說的每一個故事,並且記錄他帶給我的感動,我甚至開始害怕自己是否過度Shallow,是不是已經迷失。

今天,2010年1月1日,我看到一種雋永的美麗,不管是建築,或是那些發生過的故事,或是我身邊這個人,都是這麼的純粹美好。

---------

後記

逛了逛剝皮寮藝條通的網頁,發現11月份才剛辦過了一個混搭當代藝術展,邀集台灣許多當代藝術家的作品集合展出,突然發現好友Sam+小侯賢伉儷(蘇孟鴻/侯怡亭)的作品,Sam開到荼靡的繁花似錦與蝶,以及小侯置身其中的時尚解構影像,看來我這個失聯已久的英國友人,要跟他們連絡一下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